什麼是奴性?

奴性會使人完全喪失批判性思考,只會愚蠢地服從,就像回到中國封建社會一樣

十大受奴性感染的病徵,一般出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人身上:

NO.1【你不能改變別人,只能改變自己】

適用人群:

一天到晚只會嫌別人做的不好,

似乎全天下都欠他,從來不反思自己的人。

特別是那種試圖讓全世界都按照他們的方式運轉的人。

奴性潛台詞:

遇到了矛盾,要求你先理解體諒,先改變自己的態度,

而且是「只能」這樣做,

甚至把某些不該你承擔的責任,推到你的頭上。

破解:

憑什麼不能改變別人,就要改變自己?

需要改變的是對付別人的方式,而不是自己的原則。

 

NO.2【社會就是這樣,

你又不能改變社會,只能適應】

適用人群:

只埋怨社會不公平,世界不公平,

沒有好機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。

把自己的loser全部歸於「沒趕上好時候」。

奴性潛台詞:

「不能改變,你就只能適應」,

他們會用這句話來扼殺夢想,

「你想的多好多好,但現實是這樣,你只能適應」。

破解:

洗腦者口中的社會現實是否就是真正的社會現狀?

例如最常見的「公務員至上」的擇業觀,

即使是目前這確實是一種趨勢,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。

比如婚戀觀,在某些人那裡變成了完全的物質交換。

這些所謂的趨勢,並非不可改變的洪流。

如這類現象,你或許無法改變,但也不必要「適應」。

再退一步,適應,是否就等於隨波逐流?

是不是把自己弄成只會學習的書呆子,這才叫適應?

 

 

 

NO.3【不要抱怨,抱怨又解決不了問題】

適用人群:

極端消極,除了抱怨什麼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。

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。

奴性潛台詞:

與這句話類似的還有

「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去做……」

「有抱怨的時間你早就……」

「有本事不要在這裡抱怨,去……」。

破解:

「抱怨」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同的。

當你批評的時候,說你是抱怨,

一下子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的心態上。

同時,「解決問題」的說法,

完全忽視世上有「心理問題」,

只集中於「現實問題」,忽視人是有情感有悲喜的。

甚至有些人會簡單認為,

滿臉笑容的人,就一定是比正在抱怨的人快樂,

從而站出來阻止抱怨,鼓勵樂觀。

事實上,抱怨的積極意義比想像中大得多,

通過適當的抱怨發洩情緒,直面真實,明確責任,

其意義有時甚至大於所謂「解決問題」。

 

NO.4【少抱怨,多感恩】

適應人群:

天天在喊這些話的人,最需要這句話。

奴性潛台詞:

它變成了強勢對弱勢的一種要求,

這使它成為奴性之首。

對別人提這樣的要求,

自己就可以少一點承擔責任,少一點付出。

然後,弱勢和弱勢之間竟然也在互相說著——

「咱們要少抱怨多感恩呀,這樣才能活得快樂呀」。

甚至,把該怨的事說成恩。

破解:

就事論事。怨恨該怨恨的,感激該感激的。

鍛鍊自己區別這二者的能力。

 

(圖片翻攝自網路)

 

NO.5【比起誰誰誰,你已經很幸福了】

適用人群:

無,我從不認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來的。

奴性潛台詞:

他們總會找到比你更慘的人。

來證明你「其實已經很幸福了」。

目的是讓你知足,

知足,就不會提更多的要求,

知足,就不會有太多的對他們的指責。

有比你慘的人,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,

某種程度上不是一種好的心態。

買不起鞋,回頭一看還有人沒有腳,你就滿足了?

你不去努力掙錢給自己買鞋?

這幾年,勸人要知足的越來越多,

鼓勵人有追求的卻越來越少。

破解:

人和人是不一樣的,

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。

謝絕比較誰更慘,

謝絕「你這樣已經算是很幸福」。

人幸福不幸福的標準是自己的,不是比較出來的。

 

NO.6.【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】

適用人群:

建議那些總是以此要求別人的人試試。

奴性潛台詞:

用 「凡事」取代就事論事,以偏概全,

用一個「多」「少」的界定,直接混淆了黑白。

矛盾的起因,該誰的就是誰的,

如果要「多」找自己的,「少」找別人的,

方式就只能是把別人的錯誤壓在自己頭上。

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體現的尤其明顯,

很多父母尤其喜歡把矛盾的責任全部推給孩子,

把自己情緒的起因全部推給孩子。

一個人畏懼強權,不敢把原因歸於真正的責任人,

而是歸結到自己身上,善良且可悲。

破解:

凡事向內歸因,對心理產生的壓力是巨大的,

承擔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過錯。

如果形成了對內歸因的習慣,

外界的傷害會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後果。

不迴避自己的責任,但「原因」該誰的就是誰的,

我們沒有「多」找自己原因的義務。

 

 

 

NO.7【快樂也是一天,不快樂也是一天,

為什麼不過的快樂一點?】

適用人群:

我也不知道對哪些人才適用這一句

奴性潛台詞:

這是極端麻木的一句話,

對大多數人來說,在多數時候,

快樂還是不快樂,是有原因的。

閒著沒事一直傻樂的,閒著沒事一直不快樂的,

少說這話的人,把人活著的每一天,

描述成驢拉磨一樣的僵化,

「快樂也是拉一天磨,不快樂也是拉一天磨,

為什麼不快樂地拉磨呢」

他們宣揚樂觀,可他們本身對待生活的態度,

卻不是積極的,既然不能去死,那就混一天算一天。

迴避不快樂的根源,這不是樂觀,是麻木。

把這話變一下,就可以看出它的荒謬性。

破解:

有病別傻樂了,吃藥去吧!

 

NO.8【父母都是為了你好,只是方式不對】

適用人群:

如果有人不分情況地對你說這個,

揍他,然後把這句話送給他。

奴性潛台詞:

只要目的是「為了你好」,

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,甚至還要感恩。

但是,「為了你好」這件事是不能證明的,

因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做出的傷害,

全部會用「方式不對」來掩飾。

用這句話可以隔絕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。

破解:

一個人,強調自己的父母是對自己好的,

強調自己愛自己的父母,

完全沒有問題,值得支持。

但他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的。

更沒有資格在一件他不瞭解的事情上,斷言誰對誰錯。

即使是屬於「真的好」的一部分,此言也不可取。

父母所追求的,是他們所認為的好,

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好。

方式不對,也應該為這份不對負責。

方式不對,子女也有權反抗。

 

(圖片翻攝自網路)

 

NO.9【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】

推理1:

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

我是你的父母

我必然愛你 然後可以在「愛」的旗號下為所欲為。

推理2:

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

我是他們的孩子

他們必然愛我

然後可以暫時忽視傷害,取得內心平衡。

破解:

還是那句話,

你父母愛不愛你,你愛不愛父母,

你自己感覺是就可以是。

但是你沒有資格判斷另外兩個人之間有沒有那種愛。

人心是複雜的,父母也分很多種。

 

NO.10【 再過幾年你就不這樣想了】

奴性潛台詞:

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是——

再過幾年你就會像我們這樣想。

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,想法改變會很正常。

但是,沒有人能夠斷言自己將來會怎麼想。

持此觀點的人,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,

世上所有的人都會「這樣想」,沒有「這樣想」的人,

僅僅是因為時間還不到。

用這句話給你洗腦,是在告訴你,

你早晚會像我們一樣思考的,

還不如現在就聽我們的,

以此打擊你對自己判斷的信心。

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判斷完全失去信心,

認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會按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,

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。

破解:

再過幾年人還會死呢。(是不是有點惡毒?)

 

 

對這10句話好熟悉

感覺幾乎每天都會聽到

原來,

我們都被洗腦了

趕快擺脫自己的「奴性」吧!

Facebook Comments Box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